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笔记,考研计算机组成原理怎么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
一、计算机系统概述
(一)计算机发展历史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ENIAC计算了18000电子管、1500继电器、重30吨、占地面积170m2、功耗140kw、每秒5000次的加法。 sdfkzzdyb(vanneumann )首次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将数据和程序一起存储在内存中
一般将计算机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开发阶段时间硬件技术速度/(次/秒)
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时代40,000
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计算机时代200,000
第三代1965-1971中小型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 000 000
第四代1972-1977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0,000,000
第五代1978-当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的100,000,000电子数字积分仪(eniac )和计算机
电子离散变量计算机(ed vac )
构成原理是硬件结构的系统结构是结构设计的话题
摩尔定律微芯片上的歧管数每三年翻倍,处理器的处理速度每18个月翻倍。
每代芯片的成本约为上一代芯片成本的两倍
摩尔定律在世界范围内的加入量每六个月翻一番
数学家冯zzdyb(vonneumann )在研究EDVAC机器时提出了“保存程序”的概念。 以此为基础的各种计算机统称为手机zzdyb机器。 它有以下特点: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内存、输入输出五部分组成
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保存在存储器内,可按地址访问
指令和数据用二进制表示
指令由表示操作性质的操作码和表示存储器内操作数位置的地址码构成
指令按顺序保存在存储器内
设备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由运算器进行
图中各部件的功能
运算器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完成中间接合
效果暂时保存在运算器中
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存储器
控制装置包括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行以及
处理执行结果
输入设备用于将人所熟知的信息转换为机器识别
信息
输出设备将机器的运算结果转换为人所熟知的信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