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道酬勤闰秒是什么(负闰秒)

闰秒是什么(负闰秒)

admin 12-08 02:26 176次浏览

来源:中国科学院之声

我们每个人都会随着时间而成长,时间是我们一生中永远无法摆脱的物理量。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钟表。所有的钟表被分成60个隔间。秒针的一格是一秒,一转是一分钟,也就是一分钟=60秒。

下面是一个关于小学数学单位转换的练习。一分钟等于多少秒?如果孩子填60秒,老师肯定会给出正确答案。

但在时间科学中,按照现在的国际标准时间,大多数情况下正确答案应该是1分钟=60秒,而闰秒则是1分60秒。让我们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天文时间

在古代,人类的生活主要是“日出日落”,而这种日出日落是地球自转造成的。因此,地球自转的天文现象自然成了计时的基础。我们知道,地球每天自转一周,所以天空中的天体每天都会升降一次。如果我们把地球看作一个大表盘,那么天空中的天体就像钟面上指示小时的数字。天文学家很好地测量了天体的位置,这意味着这个自然钟面上的钟数是准确已知的。天文学家的望远镜就像表盘上的指针。当望远镜对准相应的天体时,天文学家可以知道正确的时间。这里的天体可以是太阳或其他恒星。

从17世纪开始,天文学家就把地球自转作为计时的依据:一天的1/86400被设定为1秒。由于地球自转的季节变化、不规则变化和长期减速,这个天文时间每天只能精确到110-9秒。

原子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时间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1955年,英国皇家物理实验室(NPL)基于原子能的级间跃迁,制造了第一个铯原子钟。原子钟刚出现的时候,它的性能还不如天文时间的精度,但几年后,它的精度超过了天文时间。因此,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利用原子钟来计时。到目前为止,原子时间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度量衡大会(CGPM)正式决定,以铯原子133同位素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的9192631770跃迁为“秒长”的新定义,其基础是最初的天文秒的时间长度。目前,原子时的测量精度大大超过天文时,满足了许多现代科学的发展需要。

英国NPL的帕里和埃森正在操作铯原子钟。

闰秒

随着天文时间和原子时的同时出现,它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天文时间是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非常适合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很多与地球自转相关的科学领域,而原子时间是以原子跃迁为基础的,比天文时间更精确,更容易提供物理时频信号。两者各有利弊。因此,从1972年开始,结合两者的特点,国际标准时间“协调世界时(UTC)”正式推出。这个国际标准时间是天文时间和原子时“相互协调”的结果。国际电信联盟《ITU-R TF。 460建议书》规定,“协调世界时”由国际度量衡局(BIPM)在国际地球自转局(IERS)的协助和指导下维持。具体过程是,BIPM负责计算国际原子时,而IERS负责测量和还原世界时。当原子时与天文时相差约0.9秒时,IERS将提前半年于6月30日或12日向公众公布原子时。理论上闰秒有正有负,但现在地球不是越走越快,而是总是越走越慢。所以,自从实现闰秒以来,在闰秒中,一分钟总是变成61秒,而不是59秒。截至2016年12月,国际原子时与协调世界时的差距累计达37秒。

设立总部

整个世界分为二十四个时区,中国的北京时间属于东八区。因此,北京时间比国际标准时间快8小时。中国国家授时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负责,全球闰秒在格林尼治时间0: 00同步调整,因此中国闰秒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在北京时间上午7: 59的最后一秒完成。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插入闰秒时,中国各行各业的时间调整了一秒。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时频参考实验室对闰秒的调整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对闰秒的调整

所以按照现在的国际标准时间,大多数情况下1分钟=60秒,而在闰秒,1分钟60秒。

100%科普有助于中国普及科学,让科学知识在网络和生活中普及。小贴士:以上是100%在线科普阅读浏览的内容。转载分享仅供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果您有任何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谢谢。

android开发mvp模式while循环的行为异常Java集合框架最全详解(看这篇就够了)DeepRust匹配:有更好的方法吗?php -v不显示php版本号如何解决
web 开源 框架(关于医药的开源Javaweb项目) 中国航天70年成就(北邮考研)
相关内容